留学项目

美国德州A&M大学硕士

IESR发展与交流中心

“问政暨南”第七期:以诗歌重塑破碎的水晶之心——阿古智子教授关于心理障碍青少年教育的漫谈

日期:2018-03-28 来源:IESR 阅读:453

       3月27日下午,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院副教授阿古智子于我校惠中楼106室开展讲座。她以奈良少年监狱的诗歌教室为例证,探讨心理障碍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以及社会涵养项目在日本监狱的滥觞与发展。

1522206021601042364.jpg

阿古智子教授

心理障碍导致未成年犯罪

       谈及在奈良少年监狱接触的少年犯们,阿古智子教授表示在她接触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中,有大量案例是由于原生家庭或个体天生的缺陷导致心理障碍,进一步诱发犯罪。其具体原因纷繁复杂:家庭极度贫困、家庭暴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天生精神残疾等各种原因。阿古智子教授认为,人们不应该因为少年犯们的罪行放弃对他们的关心和救赎。她多次强调,在服刑期满之后,少年犯仍需要融入社会,否则就难以避免再次犯罪的发生。追本溯源,解决或减轻他们的心理障碍是少年监狱的要务。 

 

社会性涵养项目的开展

       社会性涵养项目作为重构服刑人员社会意识的重要项目近年来在日本各个监狱广泛推广。阿古智子教授介绍社会性涵养项目包括写作班、美术班、社会技能培训等项目。她表示,这些项目的目的主要在于使服刑人员在释放后能成功重新融入社会生活。从再犯罪率、就业率等数据显示,社会涵养项目是卓有成效的。

       阿古智子在讲座中向在座的我校师生展示了部分诗歌教室的作品。她提到诗歌教室的环境相对于少年监狱的其他地方是相对舒适安逸的。在社会性涵养项目中对写诗班的十二条注意事项中就提到要营造“舒适的氛围”“令人安心的地点、人和时间。阿古智子教授认为,舒适和安心的环境更易于使参与者敞开心扉。她介绍了几例不同的少年犯在诗歌教室通过写诗的方式倾诉内心的结郁,重构社会意识的范例。

 

对青少年心理障碍的漫谈

      阿古智子教授提到,在长期的“田野调查”以及对社会性涵养项目的参与过程中,她接触了大量有各式心理障碍的少年儿童。她指出,这些心理障碍的少年儿童大多都有“对父母的疏离”、“暴力倾向”等共通的表现。阿古智子教授强调,在做留守儿童相关调查时,可以通过类似于写诗班的方式促使留守儿童敞开心扉。她表示,在透过诗作激发心理共鸣的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对心理障碍儿童的关爱与救赎。她认为,社会性涵养项目值得在更广的范围推广和发扬。

       在讲座的结尾,借奈良少年监狱改建酒店的契机,阿古智子向在座师生提出了一连串振聋发聩的问题“对于战争以及监狱等负面的遗迹,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能轻易地抛弃负面的历史回忆吗?”“从中又能否产生正面的能量呢?” 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