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6日,台湾大学农业经济系张宏浩教授为暨南大学师生作了题为“浅谈台湾近年主要农业政策及其影响:一个应用经济学家的观点”的公开讲座,此次讲座是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暨南论道”公开讲座系列的第四讲。
张宏浩教授认为目前发达国家(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临着三大挑战:农民的老龄化、耕作面积逐渐减少、进口农产品对本国农业生产的冲击。张教授利用台湾农业普查数据,介绍了台湾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1)农户户主的平均年龄从1980年的49.3岁增至2010年的62岁;(2)农户家庭比例从1955年的46%降至2010年的10%;(3)农户家庭平均规模从1955年的7.03人降至2010年的3.81人;(4)农户的平均耕作面积从1955年的1.12公顷降至2010年的0.7公顷。张教授认为这些现象与台湾的三大农业政策密不可分。
第一,台湾的“老农年金政策”(Old Farmer Pension Program)规定,农民健康保险参与者65岁之后每月可以领取政府津贴。这一政策激励老年农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农民逐渐老龄化,农业生产率下降。张教授的研究表明,这一政策延迟了家庭农地的继承,增加了年轻劳动力的非农劳动供给。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老农年金政策使得农户家庭中的年轻一代从原有家庭中离开,农户家庭规模缩小。
第二,为了缓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农产品价格的冲击,台湾从1997年开始推行“农地休耕政策”(Farmland Set-aside Program)。农户可以自愿选择将自己的农地进行休耕,领取相应的补贴。该政策推出之后,农户的平均耕作面积从2000年的0.79公顷降至2010年的0.7公顷。此外,该政策的推出还抬高了农地的交易价格和租金。
第三,《农业发展条例》(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ct)在2000年进行了修订,一定条件下,面积大于等于0.25公顷的农地上允许建造农舍,并且非农户也可以购买农地。张教授的最新论文研究了这一政策变化对台湾农地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一政策推出之后,面积大于等于0.25公顷的农地的平均价格上升了18%;这一政策使得城区及近郊的农地价格上升了39%,而对农村地区的农地价格并没有显著影响。张教授认为城区及近郊农地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非农户购买农地是为了建房而不是农业生产。从政策角度讲,允许非农户购买农地,促使农地价格上涨,增加了农户购买农地的成本,阻碍了农业生产。
最后,张教授介绍了台湾的“农村再生方案”(Rural Rejuvenation Program)。该方案的目的是突破农村长期发展的瓶颈,恢复农村社区的经济活力,关照留在农村社区的弱势农民,吸引外出农民返乡务农,打造富饶新农村。已经有研究表明,“农村再生方案”不仅显著提升了参与该计划的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还提升了同一社区中未参加该计划的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张宏浩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