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项目

美国德州A&M大学硕士

IESR发展与交流中心

案例:雅马哈——轻敌的代价

日期:2019-04-11 来源:/ 阅读:159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雅马哈摩托车公司同日本本田公司进行了一 场争夺摩托车行业世界第一的大竞争。这场决斗被后人称之为“近代日本工业领域中最残酷的一次”,到19833月,这场恶斗最终以雅马哈公司向日本本田公司赔礼道歉,总经理日朝智子被解职而落下帷幕。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的摩托车行业领导者的地位数易其主。最初居摩托 车行业之冠的不是本田而是东菱。20世纪60年代以后,本田不顾一切地扩大市场 占有率,利用盈利进行再投资。1964年终于将东菱赶出世界摩托车市场,一跃成 为摩托车行业的领导厂商。自此本田不断发展,实力愈发雄厚。本田在日本本土 上的占有率高达85%,稳居第一。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摩托车市场基本上是四分天下,依次为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世界摩托车市场需求的增长明显减缓。为此本田决定开拓新的产品线并进军汽车市场。然而当时国际汽车行业也非常不景气,一些中小汽车公司纷纷寻找靠山,以度危机。本田为了在汽车市场中站住脚,将公司最好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投入其中,甚至不惜调用生产摩托车的技术力量。到1975年,本田的汽车收入便超过了摩托车的收入。

本田致力于汽车生产,无暇顾及摩托车业务,原来居于摩托车行业老二的雅马哈公司认为这是一个争夺摩托车市场第一的好机会,为此它不惜一切代价积极拓展摩托车市场。在雅马哈猛烈的攻势下,本田公司节节败退。1970年,本田的销售额以3:1领先于雅马哈。到1979年,本田的摩托车销售额一直没有增大,雅 马哈公司则将本田公司领先的程度从3:1降到了 1.4:1。在1970年年初,雅马哈只有18种车型,本田有35种,到1981年双方都有63种车型,雅马哈的市场占有率与本田不相上下。在最初的交战中雅马哈取得了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战果。在胜利面前,雅马哈的决策者们认为自己的羽翼已丰,决定向本田发出挑战。19818月,雅马哈公司总经理日朝智子宣称:很快将建一座年产量100万辆机车的新工厂,这个工厂建成后,将可以使雅马哈总产量提高到每年400万辆,超过本田20万辆,那时本田公司将让出第一把交椅的位置。19821月的一次会议上,雅马哈公司董事长小池也表示:“我们将以新的产量超过本田,身为一家专业的摩托车厂商,我们不能永远屈居第二。”

雅马哈的勇气固然让人钦佩,然而它忘记了本田是一个几十年来一直称雄于 世界摩托车市场的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面对雅马哈的攻势,本田怎能善罢甘休?早在1978年,本田的董事长河岛就在《日经新闻》上暗示:“只要我当社长一天,本田就永远是第一。”19821月,当雅马哈公司挑战性的言论传到本田决策者耳朵里时,他们迅速作出决策:在雅马哈新厂未建成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予反击,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一场被誉为“日本工业领域最残酷的战役”打响了。

从一开始,本田就采用了大幅度的降价策略,增加促销费用和销售点。在竞争最激烈时,一般车型摩托车的零售价,降价幅度都超过1/3,以致一部50公升的本田摩托车价格比一辆10变速的自行车还便宜。但由于本田公司除摩托车生产外,还有汽车生产,特别是80年代初汽车销售稳步上升,因此“东边不亮西边亮”,它完全可以通过汽车的盈利来弥补摩托车价格战的损失,最终达到打击雅马哈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而雅马哈公司则是一个专业的摩托车生产厂商,它的生存完全依赖摩托车,且它投资建厂造成企业的成本较大,如果釆取与本田公司相同的降价策略,公司本身是无法负担的。但如果不降价或降价幅度较小,那就只有在价格大战中失败。显然,在价格战上雅马哈公司已处于劣势。

本田釆用的另一策略是迅速使产品多样化并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在18个月内,本田凭借它的技术优势,也凭借它有三分之二的营业收入来自汽车、资金充裕等条件,推出了81种新车型,淘汰了32种旧车型。为了超过本田,雅马哈公司 在投资建新厂上下了很大赌注,内部营运资金入不敷出,只好向外大量贷款。而新厂尚未建成,无法产生效益,因此雅马哈几乎无力开发新产品。本田不停地推出用新技术和新设计方法生产出来的新产品,极大地刺激年轻消费者的新需求:产品永远富有新鲜感,经销商推销起来也很带劲。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使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新的形象。这样,本田摩托车的销售量直线上升。而雅马哈公司相比之下则有些相形见绌。在本田推出81种新车型时,雅马哈公司只推出34种新车型、淘汰了3种车型。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减慢,使雅马哈在市场上的形象日益衰老,产品日益积压,只好通过折扣等方式来减少库存。

雅马哈招架不住了,短短几个月,雅马哈的市场占有率就从37%降至23%, 产量迅速下降,1982年的营业额比上一年锐减了50%以上,亏损严重。1983年初,雅马哈公司的库存占日本摩托车行业库存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雅马哈只有以举债为生。1982年年底,雅马哈公司的债务总额己达2200亿日元。银行家们看到雅马哈前景不妙,纷纷停止贷款。雅马哈公司缺乏资金,产品无法降价出售,库存越积越多。走投无路的雅马哈公司为了避免公司倒闭,只有举手投降。

19836月,雅马哈公司董事长川上与总经理智子一起去拜见本田公司的总经理川岛清,就雅马哈的不慎言辞向本田公司道歉。接着,川上又在记者招待会上重申对本田公司的歉意,并宣布解除智子的职务。至此,历时18个月的摩托车大战以雅马哈惨败而宣告结束。

 

案例思考:

1.雅马哈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2.本田在此次“战争”中,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

分享到: